成品砂码垛
包装区
工作人员通过原子吸收仪检测钾钠元素含量
年产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基地
AGV无人叉车自动搬运湿砂
工作人员正在对纱线进行接头

煤矸石,作为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基固体废物,已成为制约矿山生态修复的老大难问题。而近日,国内首条煤矸石悬浮煅烧生产线在呼和浩特市完成中试达到生产条件,这也意味着,煤矸石将变废为宝,堆积如山的煤矸石经过煅烧,可获得制作玻璃纤维的高岭土质的原料,加工后的玻璃纤维产品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产销率达100%。
3月18日,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工业园区,在这里,内蒙古天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煤矸石悬浮煅烧生产线已经完成中试达到生产条件,这条生产线改变了传统的煅烧工艺,简化并缩短了煅烧过程,每年能消耗煤矸石26万吨,生产高岭土20万吨。以高岭土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玻璃纤维,最细可以达到13微米,也就是成年人头发丝的1/8左右,它虽然很细,但是有很高的强度,是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的理想材料。
企业通过动态平衡算法、集成3D视觉识别和AI算法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让玻璃纤维从最初的配料、生产、包装到仓储全部实现智能化,使企业目前的单位能耗降低22%,人均产能提升4.8倍,年均节约生产成本超2000万元。
目前,天皓玻纤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基地项目的一期工程——12万吨生产线已顺利投产,产品即将销往江苏、浙江等南方市场。二期工程的两条15万吨生产线,计划于今年陆续达到点火条件,投产后产能将同比大幅增长超过240%。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丽侠
编辑:李元